且把新桃換舊符 喜氣洋洋談過年

文/馬西屏

中華文化最重要的節慶莫過於「農曆新年」,也是中國人習俗最多的一個節日,過年最重要的是除舊佈新,每個人都要發下新的願望、許下新的夢想。

全世界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特殊的節日,例如墨西哥的亡靈節、俄羅斯的謝肉節、泰國的潑水節、日本的女兒節、西班牙的奔牛節、伊斯蘭的古爾邦節等等。我國因為中華文化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值得紀念、追慕、以及熱鬧民俗的事太多,導致我們成了愛過節的民族,政府明定的國定節日就有二十個,另外琳瑯滿目的節日更是不勝枚舉,像是大家熟悉的元宵節、青年節、教師節、母親節、父親節、七夕情人節等等,再加上外來的節日充斥,耶誕節、萬聖節、復活節、愚人節和西洋情人節等,台灣人好像常常在過節,但是「春節」仍然是中華文化節日的一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又到大家最喜歡的一哥大顯身手的時刻;因為過年是中國人習俗最多的一個節日,從臘月廿四日送神日開始,備甜食;然後打掃除舊布新;再到臘月廿九日最不可少的是「長年菜」,所謂長年菜是正月所吃的菜,又叫芥菜或無心菜,因為求父母長壽乃又稱「長年菜」。除夕習俗最繁複,辭年於除夕午後舉行,家家都要供拜牲醴、祭神祀祖;辭年後,便開始忙著在大門、窗口、米缸等處貼上各式春聯或年畫;然後是最重要的吃團圓飯、分壓歲錢、守歲、放鞭炮。初一最重要的是拜年。吃更是習俗多多,要吃水餃(取其圓滿之意)、吃年糕(取其步步高昇)、菜頭粿(取其好彩頭)、發粿(取其大發財之意)等等,不一而足。

習俗與禁忌時宜世變
但是現在過年,這些千年不變的習俗都在二十一世紀出現明顯的改變,第一是以前要團圓守歲,現在是旅行團火紅,春節成了重要休閒節日,旅遊成了主角。第二是以前要下廚做年菜,現在外賣的年菜越來越多,花樣出奇制勝,到五星級飯店或餐廳吃團圓飯的風氣也越來越盛。第三是拜年的方式科技化,現代人「拜年不出門、手機傳千里」、「電腦寄賀卡、天涯若比鄰」,早己透過電腦或手機簡訊來賀節,賀年卡快要成為古董了。第四是現代的春聯走向輕薄短小的一張化,單張的四字小春聯大流行。第五是壓歲錢以前是要存起來,現在都進了電動玩具廠商的口袋。最大的改變是,現在人已經不知要送神、備長年菜、辭年、甚至很多人沒看過年畫。

其次,過年是禁忌最多的節日,但是年輕人誰管這麼多的禁忌?像魚不可以吃完、澡要在除夕夜洗好、初二前女兒不能回娘家、不要說不吉利的話、不要打罵小孩等,這些可能還知道,但卻不一定遵守了。至於不能吃稀飯、甜粿用赤糖,不能用白糖、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初一、初二忌洗衣、不要倒水和垃圾、不要讓人自口袋掏東西等等,知道的人越來越少了,而且現在是一個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百無禁忌的新時代。

年節喜慶花開富貴
在台灣過年有兩件事少不了,一是放鞭炮。大家喜歡在喜慶的時候放鞭炮,由來已久,但因為現在人口密集,放鞭炮容易引起火災,導致公共危險;加上影響安寧與作息,所以近年來對過年放鞭開始設限。

第二是家中一定要有花,所以很多人送禮都送花。中華民族是愛花的民族,過年總是少不了花,此外全國各地也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花展熱鬧舉行。所以何必呆在牌桌上,去算自己麻將牌拿了多少支「花」,在長方形的「梅蘭菊竹」中浪費生命。

花是大自然最美的生命,欣賞美麗的花朵,內心讚嘆豐盈,陶冶閒適心性,足以清淨情懷,芬芳生命,繽紛人生,這就夠了。桂的清、蓮的聖、蘭的逸、菊的傲、梅的潔、桃的熱情、玫瑰的高雅、牡丹的富貴,美好的花一經慧心觀照,就產生了美的對應。萬物本一體,只要存妙心、具慧眼,可在一花一葉間悟得玄機理趣,一石一盆裡馥芳生命靈感,正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看花是花又不是花,你與花之間進行人格呼喚,彼此精神引渡,這豈不是現代版「寶橋渡佛」?花魂花魄成了寶橋引渡,身心霎時洗滌清淨,花成了佛的化身。賞花,卻在花間與佛相遇。

萬千氣象開新景
「萬千氣象開新景、一代風流壯馬年」,今年是馬年,春天的生氣已經盎然、春潮的喜訊待發、馬年的奔騰蓄勢。過年最重要的是除舊佈新,每個人都要發下新的願望、許下新的夢想,擁有夢想只是一種智力;實現夢想才是一種能力。夢想著馬年凱達格蘭大道上沒有拒馬、藍綠眼中沒有荊棘;不要用雞蛋粉刷牆壁、大家笑渦裡沒有利刃;讓煤炭用途專屬於爐子、排氣管不是殺人利器;政府鈔票安全在國庫、個人鈔票安全在金庫;家家用歡笑做門鈴、戶戶擁愛的棉被入眠。人人擁有花般燦爛的笑容、大家有詩般的心情、美學的行為。

手機上出現大量祝福留言,電腦寄來好多雅虎卡片,要去回簡訊、回卡片了,祝大家新年快樂,平安喜樂。

作者簡介 馬西屏,康寧大學副校長。

原文刊載於《旅韻墨彩》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