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籠」罩燈藝風采 映在時間裏的輝煌

文/許以玟

燈籠兩字見於史籍,據考始於《南史‧宋武帝紀》紀載【壁上掛葛燈籠】,又《宋史‧王德謙傳》【驕恣逾法,服食擬乘輿,出入或以導駕燈籠自奉】。在古時,燈籠為燈具的一種,早在西元八世紀的唐朝就有記載使用燈籠的來由。唐以來有許多關於元宵燈節的史料記載,如「唐明皇於正月望夜,上陽宮大陳燈影,設庭燎,自禁門望殿門,設蠟炬,熒煌如晝。」中國有燈是秦漢以後的事,有紙燈籠又可能是在東漢紙發明之後。

中國的燈籠綜合了繪畫、剪紙、紙紮、縫刺等工藝,利用各個地區出產的竹、木、藤、麥稈、獸角、金屬、綾絹等材料製作而成。燈籠的應用,應早於第八世紀的唐代,除用於夜間照明外,婚喪喜慶皆少不了燈籠。古時燈籠廣泛使用於宮殿、官府、寺廟、店舖及民間,具有濃厚傳統特色。

在古代家家戶戶的廳堂都要掛著燈籠,開店做生意也以燈籠書寫店號或是裝飾,當然廟宇也少不了燈籠的點綴,一方面拱托出莊嚴肅穆的氣氛,另一方面可讓人發思古之幽情。燈籠除了照明以外,還有其他意義,由於燈籠底座像肚臍形狀,台語又叫燈臍(丁財),因此掛燈籠有求財富的意思;而廟裡掛燈籠點亮它,代表祈求光明、祈求平安順利。此外,在閩南語中「燈」發音和「丁」相近,所以燈籠也用來祈求生子,在人們的期許下燈籠肩負著求平安、避邪、求取功名的重任。

代代傳承的燈籠老工藝,記載了中國千年的歷史,在台灣有多位用生命打拼的老藝匠師傅用他們的手和心讓這傳統文化得以在時間長河裡延續下去。為讓民眾重拾燈籠技藝與文化之美,讓世界的旅人看見台灣藝術之美,翰品酒店高雄即日起至六月底於一樓推出「映在時間裏的輝煌~燈藝風采」展覽,根據飯店內部空間的高低錯落、視覺藝術的效果量身打造。揉合傳統與創新,將古老工藝的燈籠透過時尚的表現形式,展現出一場獨具特色的燈光盛宴。

「映在時間裏的輝煌~燈藝風采」現場分有兩個展區,一樓客用電梯前採用紅燈籠傳統元素,主題為《幸福「籠」罩》,介紹燈籠的歷史與意義以及用法,包括廟宇主燈、女婿燈、爐主燈、字姓燈等傳統燈籠。

另一展區在飯店的一樓挑高水池區,以《璀璨光影》為主題,運用了LED燈以及繁星牡丹、客家油桐花等夢幻時代感強的布匹製作成燈籠,營造出浪漫的繁花似錦景象,吸引旅客目光。點亮的燈籠與飯店挑高區的水池鏡面相映,將燈籠的美感展現的淋漓盡致。

各式各樣的燈籠皆有不同的用法,像是女婿燈在客家文化習俗裡,結婚時新郎家會準備一對女婿燈一同前往迎娶新娘,燈籠上面會書寫新郎姓氏或堂號,另一邊書寫『世代興隆』『百子千孫』等文字。迎娶後,懸掛於男方家中祖祠廳堂,期許迎娶進門的新娘能早日生下男丁來傳承香火命脈。

字姓燈為早期常使用在家中大門口或屋簷下,燈籠一面書寫姓氏,另一面寫上堂號,有慎終追遠之涵義。廟宇主燈懸掛在廟門前,其用意是保佑當地每年都有新氣象,家家戶戶都可以添丁發財,闔家平安。天公燈則懸掛在家中神明廳前,通常要掛一對。上面書寫『玉皇大帝』或『玉皇三官大帝』。每年農曆12月15日至正月15日為更換時間,懸掛天公燈主要祈求家人在新的一年都可以平安順遂。

另有爐主、頭家、委員燈,主要是廟宇在農曆年前或是神明誕辰前後會擲杯選出明年度的爐主、頭家、委員,選出後就會訂做一對有書寫職稱的平安燈贈送給他們,讓他們掛於家中以示感謝及代表神明的庇佑。此外,台灣習俗中,家中若有長子娶媳婦,添丁生子、置產等喜事時,一定要祖墳培墓,昔日培墓時則需準備一對添丁燈,別名『子孫燈』,上面書寫『子孫興旺』、『添丁進財』、『財丁兩旺』、『富貴雙全』等吉祥字句,據說這種『子孫燈』具有祈求添丁發財的吉祥兆頭。

除了靜態展示,飯店也舉辦「讓我進入你的視界~看見燈籠之美攝影比賽」、「書畫燈籠創意寫詩」、「創意燈籠慶元宵」多場應景活動,透過攝影比賽或是手作燈籠,將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鼓勵民眾參與藝文活動,喚起民眾對文化藝術之重視,活動共吸引上百位民眾報名參加,熱情參與。

燈籠,不僅是用以照明,也是一種象徵,融合了匠人的手藝,點亮的不止是夜色,還有濃濃的傳承,讓傳統節慶永遠承傳在人民的生活中,點亮人們心中的夢想。雖然燈籠因缺乏實用價值而隨著社會型態的遽變,現今只成為民間禮器與裝飾之用,但它象徵著光明與希望、團圓與喜慶,帶給人們美好的寓意永遠不變。

原文刊載於《雲朗‧品味》2020 春季號 Vol.58

品味高雄好去處:
高雄懷舊之旅
高雄在地新鮮美味-品中信茶樓
港都懷舊,捷運新遊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