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嘻哈歷史音樂劇 — 漢米爾頓

文/ Elaine Chang
ps. a special thanks for Julie Chang who helped me w/ all the content and inspired me to watch the show in the first place

2019的秋天,我選擇了美東最美的季節回到了紐約那個我曾經稱為「家」的大蘋果。這裡的街道有如一條條筆直的長廊,在密密麻麻的高樓間,穿透過整個曼哈頓。一陣風快速吹過大樓間的隙縫,捲起了街口烤堅果甜甜的香氣,和地鐵站古老又複雜的蒸汽味。如此熟悉的感覺,剎那間我幾乎忘了離開紐約十多年,萬萬沒有意料到,現在的自己竟然成了個傻傻的觀光客,再一次被這個城市的每一個細節吸引。鼓起勇氣,我買了一張如天價般的百老匯戲票,隨著音符和看戲的人潮,走回曼哈頓的步調。

捏住手中經典的PlayBill 節目單,我和一群興奮的觀眾,擠進了建於1925年的Richard Rodgers 戲院。當年為了讓普羅大眾一起欣賞戲劇,戲院取消了貴賓席的獨立入口,所有人都要耐著性子排隊,平起平坐的從同一個入口進出。半圓形的戲院看起來雖小,卻可容納1000多名觀眾,而且每一個角落無須電視牆都看的到舞台。天花板有著鍍金的木頭雕花和典雅的水晶燈,座椅蓋著尊榮的紅色絨布,整個廳院別緻而精巧,像是個被珍藏的百年音樂盒。

隨著燈光暗下,原本吵鬧又興奮的觀眾靜了下來,美麗的百老匯音樂盒開始轉動….。這次的曲調不是經典的歌劇魅影也不是老少咸宜的獅子王,而是近期竄紅敘述美國建國元勳生平的嘻哈音樂劇「Hamilton 漢米爾頓」。在布幕升起的那一霎那,多位非裔和拉丁裔的演員身穿帥氣軍服站上舞台,從視覺上開始挑戰觀眾對華盛頓、傑佛遜、漢米爾頓等白人英雄的定義。一出聲,一串嘻哈台詞在經典的舞台上響起,一群現代的觀眾在古典的戲院裡掌聲如雷,出其不意組合跟共鳴,在百老匯的魔力下,台上台下都成了表演的一部分。

音樂劇開門見山的台詞,精準的節拍打出了漢米爾頓的出生。

「一個私生子、孤兒、
妓女與蘇格蘭人的兒子,
降生於加勒比海被遺忘的一片荒蕪中,
是如何在如此潦倒困苦的環境中變成偉人與學者?
一個沒有父親的孩子,最後成為十元美金上的建國之父,
憑的就是比別人努力,
比他人聰明,靠的就是自己 …」

「How does a bastard, orphan,
son of a whore and a Scotsman,
dropped in the middle of a forgotten spot in the Caribbean by providence,
impoverished, in squalor grow up to be a hero and a scholar?
The ten-dollar Founding Father without a father
Got a lot farther by workin’ a lot harder
By bein’ a lot smarter, By bein’ a self-starter …」
— 取自開場歌曲 “Alexander Hamilton”

忽然間冷冰冰的歷史生平有了速度感…但漢米爾頓究竟是誰?在這齣劇竄紅之前,漢米爾頓的身影僅存留在美金十元紙鈔上面。其實漢米爾頓的履歷琳瑯滿目,他是首任財政部長、憲法起草人、華盛頓將軍的副官,也是聯邦黨、國家金融體系以及紐約郵報的創始人,史學家稱漢米爾頓為「美國政府體系的先驅」。可惜的是漢米爾頓47歲時便在一場決鬥中身亡。慶幸的是漢米爾頓的遺孀—伊莉莎白•斯凱勒(Elizabeth Schuyler)用她剩餘50多年的光陰,在丈夫死後整理了漢米爾頓生前大量的著作,以一(女)人之力,緊緊守護漢米爾頓的思想,抗衡當時與丈夫不合的執政勢力,保存下來的文字,也成為她奉獻漢米爾頓和後人最珍貴的禮物。

音樂劇的作者是波多黎各裔的美國新移民—林曼努爾•米蘭達 (Lin-Manuel Miranda)。2008年在墨西哥度假時,米蘭達無意間閱讀到 Ron Chernow 所寫的「漢米爾頓傳」,看著看著嘻哈樂的想法「自書本裡冒出來了!」原來美國憲政和財務架構的推手,竟然是來自於加勒比海小島上的移民和孤兒─漢米爾頓。這位新移民,目空一切、狂妄不羈、辭藻豐富,用文字、寫作和無限的努力來改變命運。同為移民後代的米蘭達深感共鳴,決意用「嘻哈」來闡述漢米爾頓精彩的一生。整齣戲原本只有開場的第一首歌,但當這段表演在歐巴馬白宮的嘻哈之夜大放異彩後,米蘭達花了6年多的時間,將其編寫成一齣完整的百老匯音樂劇。(看完音樂劇後,我也試著閱讀了啟發音樂劇的自傳書,但必須說,配了樂的歷史故事真的比較容易看!)

全劇沿著美國建國的脈絡發展,聚焦於漢米爾頓充滿戲劇性的人生。漢米爾頓出生於西印度群島,私生子的身份,使他沒有資格受洗和進入教會學校,只能在猶太學校裡學習識字和在家自學。在他15歲的那年,一場颶風襲擊他所居住的小島,他寫信和父親求救,雖然後人無法得知他的父親是否曾拆閱信函,但是信函中充滿生命力的筆觸被當地記者發現,將內容正式刊登於報上。社區的領袖們對這位自學成才的少年讚賞不已,於是籌集了一筆資金,將漢米爾頓送往美國大陸接受教育。1773年秋天,漢米爾頓被當時紐約的英皇書院( King’s College 哥倫比亞大學的前身)錄取,也開始了人生新的章節。

在劇中當漢米爾頓搭乘的船快要入港進入美國大陸時,他充滿希望的大聲呼喊

「在紐約你可以從新開始,在紐約,在紐約,你等著看吧!」
「In New York you can be a new man.
In New York, New York. Just you wait! 」
— 取自歌曲 “Alexander Hamilton”
「我就好比我的國家,年輕、好鬥而饑渴,我不會放棄任何機會!」
「I’m just like my country, I’m young, scrappy and hungry.
And I’m not throwing away my shot.」
— 取自歌曲 “My Shot”

漢米爾頓隨後跟著華盛頓投入獨立戰爭。華盛頓非常欣賞漢米爾頓,力挺年紀不到20歲的漢米爾頓成為參謀部副官。當時40多歲華盛頓沒有孩子,對才華洋溢的漢米爾頓視如己出,一直捨不得讓他步入戰場。但出身清寒的漢米爾頓知道,成為革命英雄是他翻身的唯一機會。他不顧華盛頓的反對,投入了關鍵性的長島戰役(Battle of Long Island)與白原戰役(Battle of White Plains)更立下戰功。

劇中別無選擇的華盛頓忍痛看漢米爾頓從軍,他語重心長的對漢米爾頓唱出歷史的無情和重責大任:

「我年輕的時候像你一樣,夢想著榮耀,
但請記住,你無法控制誰生,誰死,誰來講述你的故事。…
我相信我們最終會贏,我知道你可以很出眾,
但從現在起(我無法保護你了),只剩下歷史,注視著你 …」

「When I was young and dreamed of glory.
You have no control: Who lives, who dies, who tells your story. …
I know that we can win
I know that greatness lies in you
But remember from here on in, History has its eyes on you.」
— 取自歌曲 “History has its eyes on you”

建國之初漢米爾頓日以繼夜的投入各個制度的撰寫和執行。漢米爾頓有著極度尖銳的文筆和口氣,與多位建國元老不合,尤其是貴族出身主張減稅和維持奴隸制度的傑佛遜(日後美國的第三任總統)。為平衡戰後的脆弱經濟,漢米爾頓致力於建立金融制度,提倡全國性的稅制,並發行國債。來自南方的傑佛遜,覺得這樣的法律對富裕的南方農業省份不公,多次和漢米爾頓針鋒相對。劇中將漢米爾頓和傑佛遜的政治辯論,變成一場饒舌爭霸戰,深入淺出的帶出新創立政府時的種種關卡。英法之間的戰爭,美國是否應該參與?一個國家應該有理想還是面對現實?稅法應該如何訂製?中央和地方的權利要怎麼制衡?近兩百多年前沈重又複雜的議題,透過嘻哈竟然和現代觀眾產生完美共鳴。

舞台上傑佛遜理直氣壯的開始一段饒舌:

「如果紐約負債,為什麼維吉尼亞要付?
維吉尼亞可是是真正耕種有產值的土地。
你們(暗示北方商人)只不過是把錢移來移去!
…不要忘記喔!當英國佬跟美國增稅的時候,我們可很不爽的(暗示美國獨立革命)。有膽就試試看課我們威士忌的税!」
漢米爾頓不甘示弱的PK回嘴:
「湯瑪士(傑佛遜的名字),你講得一口好話。
但請回到現實,我們在建利一個真正的國家,
你要加入還是繼續你的黑市交易?
全國性課稅,國家會有新的收入,新的可能,你懂嗎?
你說你們(南方)會耕種,有產值?
大家都知道真正在耕種的人是誰(暗示在南方真正做工是黑奴)」

Jefferson :「If New York’s in debt —
Why should Virginia bear it? Uh! …
In Virginia, we plant seeds in the ground
We create. You just wanna move our money around …
Look, when Britain taxed our tea, we got frisky
Imagine what gon’ happen when you try to tax our whisky」
Hamilton :「Thomas. That was a real nice declaration
Welcome to the present, we’re running a real nation
Would you like to join us, or stay mellow ……
If we assume the debts, the union gets
A new line of credit, a financial diuretic
How do you not get it? ……
We plant seeds in the South. We create.
Yeah, keep ranting. We know who’s really doing the planting.」
— 取自歌曲 “Cabinet Battle #1”

年輕氣盛的漢米爾頓在政壇上目中無人,發言毫無節制,但當他的靠山華盛頓決定引退時,漢米爾頓卻亂了陣腳。他不了解為何聲望如日中天的華盛頓,在就職兩任後不繼續參選第三屆的總統大選。華盛頓告訴漢米爾頓,這樣的決議是為了樹立領導的典範,確保民選的制度得以延續。華盛頓再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懇求漢米爾頓為他撰寫生平最具影響力的「離職演說」(George Washington’s Farewell Address)。音樂劇巧妙的把講稿融入歌詞,並用雷鬼的配樂,來捕捉華盛頓對美國無限的期許和諄諄教誨。

「我滿懷期待的盼望在退休之後 …
能與我的同胞們愉快地分享自由政治下完善法律的溫暖。
這是我一直衷心嚮往的目標,
我相信,這也是我們相互關懷、共同努力和赴湯蹈火的理想報酬
最後一次,最後一次,
讓我們教他們(美國人)怎麼說再見, 你(漢米爾頓)跟我(華盛頓)。」

「 I anticipate with pleasing expectation that retreat …
In the midst of my fellow citizens,
the benign influence of good laws
Under a free government, the ever-favorite object of my heart
And the happy reward, as I trust
Of our mutual cares, labors, and dangers
One last time. One last time,
……We’ll teach em how to say goodbye … You and I.」
— 取自歌曲 “One Last Time”

口無遮攔的漢米爾頓裡在政壇上充滿了敵人。沒有了華盛頓當靠山,所有與他政見不合的人,都希望擊垮當年刀槍不入的政治明星,果然在1797年漢米爾頓被爆料有來歷不明的支出!這對身為財務部長的漢米爾頓造成極大的打擊。原來這是漢米爾頓為了掩蓋婚外情而支付遮口費,而為了證明自己在財務和公務上是完善而公正的,漢米爾頓辭去了職務,更決議透過一本長達95頁的「雷諾茲小冊」(The Reynolds Pamphlet)揭露自己婚外情的內容,震驚了當時保守的美國! 漢米爾頓情願毀掉私人的名聲一輩子和總統絕緣,也不願意他人趁機毀掉一手打造的國家金融體系。

而漢米爾頓最後則死於另外一位政敵:阿龍•伯爾(Aaron Burr)。同為移民和孤兒的伯爾與漢米爾頓都必須在夾縫中求生。但在漢米爾頓眼中,伯爾急功近利,沒有信念和原則,是個牆頭草。1804年當伯爾和傑佛遜同時競選美國總統時,已經退出政壇的漢米爾頓為了私人恩怨,破天荒的支持一直以來的宿敵傑佛遜,讓傑佛遜獲得關鍵性的勝利。在伯爾眼中,這樣的仇恨不共戴天,伯爾決議跟漢米爾頓來場一對一的對決,傳說漢米爾頓把槍對著天,希望留伯爾一條生路,但伯爾的子彈卻成了致命的一擊,讓伯爾贏了槍戰,卻成了歷史的罪人。

劇中伯爾後悔的唱到:
「死亡不懂得去歧視,你是罪人還是聖人。
它只會不斷的掠奪,掠奪,掠奪。
歷史的洪流不斷消滅著每一幅的畫作,
它描繪了我和我所有的錯誤 …
當亞歷山大(漢米爾頓的槍)瞄準天空時,
他(漢米爾頓)可能是第一個死的人
但我(伯爾)是為此付出代價的人。」

「Death doesn’t discriminate, Between the sinners and the saints,
it takes and it takes and it takes.
History obliterates, in every picture it paints
It paints me and all my mistakes
When Alexander aimed at the sky
He may have been the first one to die
But I’m the one who paid for it.」
— 取自歌曲 “ The World was Wide Enough”

而漢米爾頓的妻子:伊莉莎白•斯凱勒(Elizabeth Schuyler)是故事最終的守護者,也是漢米爾頓一生的至愛。伊莉莎白的父親是很有名望的將軍,有著三個能幹又聰明的女兒!音樂劇使用如「天命真女合唱團」般的藍調女力重唱組曲,亮麗的帶出斯凱勒姐妹的女力組合。傳言年輕漢米爾頓先看上伊莉莎白活潑外向的姐姐安潔莉卡(Angelica),但身為長女的她背負著嫁入豪門的壓力,於是有心機的將聽話又嫻熟的妹妹伊莉莎白介紹給年少有為的漢米爾頓 ,這樣漢米爾頓就可以永遠在安潔莉卡的視線內。

能夠娶到伊莉莎白對漢米爾頓的事業和社經地位是如虎添翼。她溫柔而堅強,出身名門卻勤勞刻苦。當漢米爾頓在獨立戰爭奮鬥時,她有智慧的提醒漢米爾頓「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當漢米爾頓發生婚外情時,她選擇沈默,燃燒所有書信,讓後世看不見她的憤怒。而最後當漢米爾頓不幸喪生,音樂劇的作者安排伊莉莎白唱出了全劇最後的結語。伊莉莎白不再只是一個安靜的守護者,在漢米爾頓死後,她持續反對奴隸制度,籌錢興建孤兒院,照顧和漢米爾頓一般出身困苦的孩子。伊莉莎白成了最後那個說故事的人,是有聲音有勇氣和生命力的的女主角!

「我不再浪費時間流淚,
我又活了五十年,可是這似乎不夠
我採訪每一個在你身邊戰鬥的士兵,
我試圖使你理解成千上萬的著作…
當我的時間到了的時候,我做夠了嗎?
他們會講你的故事嗎?
哦,我等不及要再見到你,
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重要的是,他們會講你的故事嗎?」

「I stop wasting time on tears
I live another fifty years,
It’s not enough.
I interview every soldier who fought by your side
I try to make sense of your thousands of pages of writings …
And when my time is up, Have I done enough?
Will they tell your story?
Oh, I can’t wait to see you again
It’s only a matter of time
Will they tell your story? 」
— 取自歌曲 “ Who Lives, Who Dies, Who Tells Your Story”

戲落幕了,音符,節奏,劇情依舊餘音繞樑。也許我傻傻的買一張300多美元的戲票,得到的卻是停下來的感動和對一段歷史的熱情。走出了戲院,走出了18世紀的美國建國史,面對21世紀霓虹燈閃爍的時代廣場,我似乎更能理解美國的成功與繁榮是來自於怎樣的過去。漢米爾頓絕對無法想像,自己的故事可以變成嘻哈音樂,就如同他不會認得眼前燈火通明的紐約。可是如果漢米爾頓還在世,我想他一定會對這齣劇感到驕傲。因為這齣劇和漢米爾頓改變美國一般,永遠改變了百老匯!歷史是不會變的過去式,如何講述、聆聽、詮釋,卻千變萬化。持續尋找值得被珍惜的記憶吧,儘管看似破舊不堪,用心找到屬於我們的共鳴和節奏大聲的說唱,光榮地活在我們的時代!

原文刊載於《雲朗‧品味》2020 春季號 Vol.58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