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城市威尼斯

文/Cristiana Rinaldi

威尼斯是個漂浮的城市,沒有土地,無邊無界,
她是亞得里亞海中遺落的珍珠,光華的珠貝層層包覆著歷史痕跡,
那漸漸被時空洗去的海上帝國。
在靜靜閃爍的水面上,在大小運河的渠道間,在細心修復後的雲水之都裡,
永恆和威尼斯的故事在這裡相遇,與我們,融為一體。
~ by Elaine Chang~

水上世界的運輸
威尼斯,這座建築在義大利北部潟湖上的城市,被世人稱為水都,共有124個島嶼、178條水道、1條長3,247公尺的大運河(Canal Grande)與417座橋墩,串連起這獨特的水上世界。這417座橋墩其中72座是私人的,橋墩建材也互不相同,300座橋是用石頭建造,用鐵做的有60座,剩下的57座橋則為木製。古時在威尼斯的橋是不允許蓋階梯的,他們會鋪成平路讓馬兒通過。值得一提的是,在托切洛島(Torcello)的惡魔橋(Ponte del Diavolo)和1座位於聖菲力切水道(Rio de San Felice)旁的私人橋,皆沒有吊桿或其他保護措施。
1987年威尼斯與潟湖區被列為世界遺產,並在2016年被評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這個擁有優美景致、處處充滿中世紀的建築風貌與藝術的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島上的生活方式與眾不同,城市裡3,000條水巷(calli)錯綜複雜,主要的交通工具仰賴船舶接運,在美國藝術收藏家Peggy Guggenheim(1898-1979)眼中不只是貢多拉船、遊艇、駁船、水上巴士(vaporetto)和小型平底船(sandalo)等水上交通工具,所有建築物和民眾的日常生活、與人交流都是漂在水上進行的。從餐廳漂到商店,再到電影院、戲院、博物館、教堂和飯店,自由自在地漂浮是這裡人們的奢華享受。「漂浮」(floatingness)是她為威尼斯所選的代名詞,道出這座城市的精華所在。

共和國時期水井運作方式
然而,威尼斯是個大海環繞的水鄉澤國,沒有河川和湖泊,島上少了滋養萬物所需的淡水。義大利歷史學者薩努兜Marin Sanudo(1466–1536)在十六世紀寫道「威尼斯整座城市從水中蓋起卻沒有半滴水」,與海爭地的威尼斯人在島上眾多稱作Campi的小廣場上建造雨水收集系統,這些廣場古時的用途為蔬菜園,而在教堂前的廣場常被用來當作墓地(campo-santi),到了近代,每個廣場都建有水井,讓雨水能夠從水井滲透到黏土土壤並適當過濾。水井是用來確保這座水上城市能提供足夠的乾淨水源給島民。在威尼斯的蓄水池使用層層堆疊的沙粒過濾雨水,將其轉為飲用水。因此,威尼斯的水井既是島民共同的獲益,也是城市裡畫龍點睛的裝置。
而在當時,由於威尼斯玻璃工藝(tagliapietra)受到高度重視,其同業公會是威尼斯石匠的支柱,他們的雕刻作品也深入烙印整座城市。水井,是他們首批驚豔世人的作品。據估計,現今在威尼斯尚有2500口水井,而在共和國時代應有7000~8500口井。一直以來作為威尼斯政治中心的聖馬可廣場上也有一個美麗的青銅水井,直至現在向後人展示著威尼斯人驕傲的水利工程,讓我們看到了共和國時代「危機就是轉機」的古老智慧。

原文刊載於《雲朗‧品味》2020 春季號 Vol.58

瞭解更多關於威尼斯與義大利的故事:
吃得像個威尼斯人
威尼斯雲水之都
您所不知道的義大利
尋訪威尼斯隱藏版好去處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