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探聖誕

宗教、文化無所不在

文/賴映汝


過聖誕節已經是世界各地的風俗習慣,十九世紀,聖誕卡流行、聖誕老人出現,聖誕節也開始流行起來直到迄今。當人人口中互道一句聖誕快樂,您可曾細想過聖誕節的由來?一個宗教節日又如何轉變成感恩與歡樂的日子?藉由節日的到來,不妨跟著我們探究這有趣而又富有歷史深義的聖誕節慶。

Christmas=Xmas
聖經並沒有記載耶穌基督具體的出生日期,有一說,耶穌的母親瑪利亞是在3月25日受孕,故耶穌出生在12月25日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教會從3世紀中葉開始,確定以12月25日作為聖誕節—耶穌基督的生日。也有一說,聖誕節並不是耶穌在那天降世,而是為了取代原先的異教文化色彩,將當時拜偶像慶祝太陽神生日的12月25日訂為紀念耶穌降生的日子。


有趣的是,在希臘文裡ΙΧΘΥΣ五個字母分別代表耶穌、基督、神的、兒子、救世主這五個詞彙的首字母所組成,這五個字的拼法也剛好是魚的拼法。所以魚就變成古時基督教的象徵,當時的基督徒還會藉此符號來確認彼此的身份。而Christ 是「基督」,指受膏者、有特殊榮耀的人,mas是指mass「彌撒」,Christmas聖誕節也就是舉行紀念基督誕生的彌撒。Xmas的首字母X,這是基督的希臘名字(Χριστoς)的首字母,所以有人會將Christmas寫作Xmas(亦寫作X-mas),最正宗的寫法其實是Xmas,而X’mas雖然嚴格上來說是錯的,但約定俗成下已廣泛地被人接受了,連各地的書籍也會用上X’mas一字。

聖誕老人真有其人
Santa Claus聖誕老人一詞源自荷蘭文Sinterklaas,意思就是St. Nicholas。聖誕老人St. Nicholas本人不住在北極,更不住在芬蘭,而是土耳其Myra這個地方的主教。為人樂觀、智慧而慈善的他常穿著紅白色的主教袍、騎著驢子、去拜訪各家各戶小孩,並分發禮物,可說是小孩、商人和旅人的守護神。相傳他曾經幫助過三個小女孩,把金幣塞在她們的襪子裡作嫁妝,讓她們可賴以維生,免於淪為煙花。於是,將禮物放在聖誕襪子的送禮方法便傳到至今。在平安夜裡,孩子總會把一條條色彩繽紛的襪子掛在床頭,然後在襪子旁邊放杯熱牛奶,得以讓勞苦功高的聖誕老人解渴,並期望聖誕老人能送份大禮給自己。

聖誕老人另有一詞是Kris Kringle,源自德文,意為「襁媬中的基督」(Christ Child),經過時間演進的改變,和今日紅衣白鬍、神情愉悅、挺著大肚子的形象大異其趣。當時聖誕老人還有一個名字是Father Christmas,所以也就有聖誕老公公之稱。又因維多利亞女皇時代的聖誕老人穿著的是綠色衣服,他又成了「北方之神」,也就是「森林之神」的象徵。

1773年,Santa Claus這個字第一次出現在美國的報紙,在Washington Irving的筆下,他被描寫成一個胖胖的、笑呵呵的人。1882年,Clement Moore寫了一首「聖尼可拉斯的造訪」詩,麋鹿和雪橇也加入了。而插圖畫家Thomas Nast將留長鬍鬚且身材微胖的聖誕老人畫出來,最早刊登在1863年1月3日的哈潑周刊封面。19世紀初期,可口可樂極其經典的利用具有公司代表的專屬紅白色系,並於1931年邀請插畫家Haddon Sundblom正式創作了聖誕老人形象,可口可樂因而賣得更好,同時也造就了現在聖誕老人的文化。

星光閃閃的聖誕樹
聖誕樹一直是慶祝聖誕節不可少的裝飾物,也是聖誕老人掛禮物的地方。它象徵長青,取材於「伊甸園」中的生命之樹,早期有永生之意,源起於神學教授馬丁路德(1483–1546)某一天晚上看見天上的星星點綴在樅樹的枝葉上,讓他為之驚艷,就試著把蠟燭放在樹林的樅樹枝上,然後點燃蠟燭,讓它看起來像是引導人們到伯利恆,亦成為現代聖誕樹的原型,每棵樹的頂端,必定有一棵特大的星星,象徵著那顆「引導東方三博士找到耶穌」的星星。大約在16世紀,聖誕樹最先出現在德國,到了19世紀,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和德國的亞伯特王子成婚後,在宮內用聖誕樹作裝飾,聖誕樹才開始普及。

迎接聖誕節到來的聖誕花圈
聖誕花圈也叫做「待降花圈」(Advent wreath),在拉丁文中有「來臨」的意思,指的是「等待耶穌再度降臨」,有迎接聖誕節到來的味道。花圈上面綠色的常青樹枝代表「生命」,圓形象徵「永遠」,綠色花環代表「永恆的生命」,紀念耶穌使我們得永生。原本為一位德國牧師在簡單的木環上,插上4根大蠟燭和24根小蠟燭,隨著聖誕節越來越靠近就逐一點上,當最後一根蠟燭點燃時,就是聖誕節了。後來簡陋的木環則進化為松葉花圈,象徵當時人們在路上鋪松葉迎接耶穌基督的到來,而花圈上的蠟燭,由原來的二十八根簡化為四根大蠟燭,改為每週點一根蠟燭。接著,一些家庭開始改以冬青的樹枝條來編織,並以其葉子和果實來裝飾花圈,冬青尖尖的葉子,就像是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時所戴的荊棘王冠,而血紅色的果實則象徵耶穌奉獻時所流的鮮血。隨時代演變及人們的巧思,聖誕花圈裝飾開始有了變化,松果、緞帶、鈴鐺,甚至有了其他素材來製作,變成每逢聖誕節不可缺少的裝飾之一,大家不妨在家中大門掛上聖誕花圈,可增添許多聖誕歡樂氣氛。

聖誕真義的拐杖糖
你有沒有注意過西方人喜歡在聖誕節送拐杖糖果呢?源於印地安那州有個做糖果的商人想要製做出一種可以提醒人們聖誕真義的糖,於是他做了一支糖棍,集結了耶穌的出生及祂受死的一些記號,由一支純白堅硬的糖棍開始,以純白代表了耶穌是由處女懷胎、及耶穌純潔無瑕的天性,以堅硬代表了堅固的磐石,是教會的基石、也代表了神堅定無比的應許。這個製糖的巧匠,將這支糖棍塑成了一個「J」型,代表耶穌(Jesus)珍貴的名,這個「J」也代表了「好牧人」的杖,耶穌就象徵生命的牧人,用這支杖保護、引導我們的一生。這個巧匠看了看這支白色的糖棍,覺得好像可以加點什麼,於是他加了紅色的條紋,以三條小的條紋代表耶穌所受的鞭傷,又用了一條大的條紋來代表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流的寶血,這寶血應許了我們的永生。今天我們看到的這種拐杖糖,雖然只不過是一種在聖誕節時出現的糖棍,它的意義仍舊耐人尋味,不妨在每次看到這種紅色條紋的拐杖糖時,深思一下耶穌對世人深深的愛。

聖誕卡的流行
1843年,也就是狄更斯小說《A Christmas Carol》聖誕頌歌暢銷的同時,在英國有個叫柯爾(Henry Cole)的十多歲青年,在一家雕刻店當學徒,聖誕節時,因為忙,沒時間給家人和朋友寫信道賀,便切了一些白紙片,請一位很有名的畫家(John Hersley),畫上一家人坐著歡度聖誕的情形,又在紙片中央寫著祝賀詞:『恭祝聖誕,並賀新年!』寄給親友。之後他又和那位畫家合作,按照原樣印了一千張,除了他們自己留用一百張之外,其餘的都以一先令的價格賣出,加上當時先進的印刷技術和便宜的郵資制度,聖誕賀卡成為一項必需品。1880年的聖誕,英國人整整消費了1150萬張聖誕卡,差不多等於英國一半的人口,這也是首次商業聖誕卡出現在倫敦。不過,早在英國維多利亞女皇和太子在倫敦的溫莎堡里慶祝聖誕節,就開始於皇室使用,邀請王族兒童入宮參加宴會,請柬上便印有祝賀的詞句,歐洲人從此紛紛仿傚,用這種寫上祝賀詞的卡片來互相祝賀聖誕和新年。美國則要到1953年艾森豪當選總統後,白宮才正式發出聖誕卡。而第一次把Merry Christmas作為聖誕賀詞,是由一位英國的海軍將軍在1699年開始的。

“12 Days of Christmas ” 聖誕頌歌
《聖誕節十二天》是一首英文聖誕頌歌,藉由十二天裡要為耶誕節準備十二種禮物來暗示著天主教裡十二種宗教上的含義。12天的聖誕節是由12月25日當天開始計算,迎來了12天的慶典,結束於1月6日主顯節前一天。世人以12個小時也就是半日的時間慶祝基督的降生,教會則以12天來慶祝,因為基督是一年12個月都與我們同在,故有聖誕節十二天之稱。在歌中聽到的鷓鴣鳥是耶穌基督;而這兩隻斑鳩是舊約和新約;三隻法國母雞代表信、望、愛三教義;四隻鳴唱的鳥兒代表新約聖經的前四卷、或者這四福音的四位作者;五個金戒指重新陳述了摩西五經;六隻鵝代表了主創造世界的六天;七隻游水天鵝代表了七重恩賜,即洗禮、堅信、聖禮、告解、塗油、敘階和婚姻;八個女傭擠奶是八種幸福;另外九位跳舞的女士象徵著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等九種聖果;十個跳躍的男人代表十誡;十一個吹風笛的風笛手為十一個忠實的使徒;十二位打鼓的鼓手象徵著使徒十二個信仰。“12 Days of Christmas ”可說是一首寓意極為深遠的啟蒙歌曲。

平安夜不平安的傳統
英國講聖誕鬼故事的傳統由來已久。狄更斯的《聖誕頌歌》就是一篇鬼故事,他甚至鼓勵其他作家在每年聖誕節為他的雜誌貢獻鬼故事,狄更斯曾說這是「最光明的時代」和「最黑暗的時代」,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人們有太多的理由徘徊在光明與黑暗中,無數的社會問題在這時代被暴露出來,那些吃不到火雞、買不起聖誕拉炮、收不到卡片的人們,正如冬夜裡四處遊蕩的幽靈,於是在這樣的氛圍,在眾多的聖誕傳統裡,英國人最喜歡在溫馨的平安夜裡圍坐在壁爐旁,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分享幾個鬼故事,自維多利亞時期起,英國便已確立聖誕節講鬼、平安夜的不平安傳統。

下一篇文章